2019年12月4日,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
我们迎来第六个国家宪法日。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从12月1日至7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
在全国部署开展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
这也是我国第二次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明确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
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
为保证宪法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制度保障。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以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
要丰富宪法宣传教育形式,使宪法走入日常生活、贴近人民群众,
不断凝聚法治共识、强化法治信仰,
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厚植法治根基
历史总能给人以深刻启示。
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
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
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在领导人民接续奋斗的道路上,
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制定人民自己的新宪法,
进行了不懈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设立国家宪法日、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深入开展宪法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有力举措的推进,
宪法越来越多地融入人民群众生活。
去年3月17日,当选的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向宪法庄严宣誓,
这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国家领导人首次进行宪法宣誓。
这历史性的一刻,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意志,
也为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做出了表率。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只有充分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宪法才能真正走近人民群众。
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无论是打官司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是广大消费者通过法律维权,
法律如同阳光和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
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这些从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宝贵启示,必须倍加珍惜。

当然,宪法只有深入人心,
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因此,我们更应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普法力度,
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国家的根本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而且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武器。
把宣传宪法与阐释制度自信有机结合,讲好中国宪法故事,
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作为大学生
既要普法,也要认真学法,
通过学习宪法,让宪法精神不断深入人心,
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