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华广人物】外聘外教Nico Booij:心向木棉,万里共谱华广缘

本网讯(记者 张佳佳 谢晓敏)或许他曾在校园里与你迎面走过,金发碧眼、引人侧目;或许他曾与你短暂交流,温和有礼、翩翩风度;又或许他曾在课室中对你侃侃而谈,天南地北、经纶满腹。似乎与他已许久不见,但随着4月10日的一篇新闻——《我校多份在线教学案例荣获“教师或课程类”优秀案例奖》,Nico T. P. Booij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在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师生的面前。

Nico获“广东省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谢海燕 供图)

文中提及:“Nico T. P. Booij的在线教学案例《数学知识在机器人工程中的应用》利用在线平台进行全英授课,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课程在线作业和评价系统很有特色,深受学生欢迎。”而Nico的这份基于数字化教学理念的线上授课案例最终荣获的是“教师或课程类”优秀案例一等奖。据悉,本届在校教学优秀案例第一、二批次共有1500余份案例参评,最终419份案例获奖。其中有外籍教师参与的获奖案例仅两份,而Nico是唯一一位独自负责案例课程的外籍教师,也是我校第一位因教学而获省级奖项殊荣的外籍教师。当获奖的消息转达给Nico的时候,相较于惊喜,他更多的是对学生的感谢和对疫情期间同学们坚持学习精神的感动。

Nico备网课(Nico 提供)

那么,外教Nico究竟何许人也?对于华广来说,他是朋友、交流学者、客座讲师,也是我校目前在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授课的一名外聘教师。他年轻时曾在荷兰皇家海军学院学习与执教,不惑之年于荷兰北方莱瓦顿大学(原NHL大学,现更名为荷兰北方莱瓦顿大学斯坦德大学,简称NHL-Stenden/NS)获得了数学专业教育学硕士学位,自此 Nico选择留在NS潜心教学、钻研学术。本以为随着时间与年岁的沉淀,职业生涯将一直波澜不惊地继续,谁料与华广的短暂相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现在,让我们走近Nico, 感受他与华广的一段情缘。 

初相见,山水如画宛若归家

当提及对华广的初印象时,Nico不禁回忆起来华广前的一段插曲。“数年前,我的领导要求我跟随学生团组前往华广交流。当时的我很抵触,因为我的日程安排非常紧,不适合担此重任。我多曾次与领导交涉希望能取消安排。幸好,在‘坚持’的耐力赛中最终是我妥协了。初到华广,我觉得这里如花园般漂亮,山水相依,虫鸣鸟语。很快我就融入华广的校园氛围中了,并产生了回家般的熟悉感。这种感觉无法用言语表达也绝非是因一两件事情所致,是这里的人、这里的事、这里发生的一切,让我一见如故。”

2017年初相见(Nico身着白色衬衣神采奕奕站在第一排 经济学院宣传组 摄)  

据悉,Nico初次到访华广是参与2017年10月在我校举办的第13届“中国龙·荷兰狮”双周跨文化学术交流活动,活动圆满,主宾尽欢。2018年10月,Nico利用自己的调休假期自费来到华广举办专题讲座,还作为主讲嘉宾参与了新教师培训。2019年3月,Nico如愿成为了我校一名外聘教师,为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学生开设讲座、讲授课程。

守初心,教学相长诲人不倦

从教20多年来,Nico一直在教育者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执着于这份工作,不仅仅是因为对传道授业的喜爱,更多的是希望能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启发、补充来实现自我的成长、壮大。当谈论起来华广授课的初心与原因时,Nico表示:“2017年参加完交流活动回到荷兰后,我心里一直对中国、对华广念念不忘。中国文化、中国人民和充满活力的中国社会对我极具吸引力。大多数人只会纸上谈兵,而在中国,人们付诸实践。”提及彼时的想法,他含蓄说道:“在荷兰有句谚语‘邻家的花园总是更美丽’。对我而言,华广就是邻居家的花园。当你有家庭的时候,你会想和家人在一起。我的第二个家在华广”。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华广的学子对于Nico来说就是蓬勃的小树、绚烂的云彩和有趣的灵魂。

Nico为我校学生授课(黄卉菁 供图)  

“师”与“生”的角色定位并非一成不变,Nico与学生相处时的关系亦师亦友。当讨论起给学生的寄语时,他神色凛然地指出:“我们都需要通过学习来取得进步,学生通过我的授课来获取知识,而我需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查漏补缺,所以同学们,我需要你们的帮助,请给我更多的反馈吧。”“或许你也曾意识到师与生大多处于不同的时代,但是老师却要为学生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立足打下基础。当今时代瞬息万变、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再像过去的老师那样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授课,所以我需要我的学生们与我携手共同探索当代教学的成功之路”。 

谈教学,“网课”“面授”各有所长

因为华广,Nico对每一次来华充满期待。按照原定计划,本该于今年4月份来华授课的安排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搁浅。无法亲眼看一看明辨湖旁盛开的紫荆花,无法与一二好友在校园漫步,Nico倍感遗憾。为了不耽误课程进度,自三月开始他就按照学院建议开始了网上授课。当被问及对华广网课的看法以及遇到的困难时,Nico展现了钢铁直男般的本性:“不,没有困难,对于想要在GCU工作的我来说,没有什么事被称之为困难,不过是有一些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的事情而已。”虽说如此,语言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初到华广时能用中文说一句“早上好”就能让他开心不已。然而,随着与华广的交集越来越多,Nico希望能够更加融入到这个大集体之中:“未来的道路还很长,我希望能够与华广一同成长。作为华广的一份子,讲中文能够让我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回到华广后,我一定好好学习中文。”看,立下flag的Nico, 是否像极了学习英文的你。

对于网课,Nico有一些想法:“荷兰最现代化的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拥有最多的网络课程,即便如此,学生依然需要接受面授,因为只有在面授时老师能够更好地向学生讲述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论是死物,我们能够通过数码技术提高效率,如帮助老师减少工作强度、帮助学生加快学习进度,因此一些重复的、繁杂的工作如作业批改等可交给电脑完成,而老师们则能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理论外的应用。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华广同行老师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展未来,困知勉行风雨相伴

一切困苦终将烟消云散,疫情如此,暂时的忍耐亦是如此。谈及对华广未来的展望,Nico充满了自信:“我对华广的未来充满期待。外聘教师仅是我努力成为华广人的一个开端。前路漫漫,无论过程如何,我都希望能够在这所校园里发挥所长。如果条件允许,我希望能够认识更多的学生、结交更多的好友、发现更多的华广魅力、见证更多的华广奇迹。”对于华广的战“疫”之举,Nico表示“同甘苦、共患难,方知真情可贵。希望我们都能从此次灾难中吸取教训,珍惜当下、珍惜亲情、友情、师生情。”

桃熟流丹、李熟枝残,从风华正茂到鬓角染霜,Nico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教书育人的初心。从莱瓦顿到广州,在“知天命”的年纪遇见华广,自此结缘,几近万里之遥依然义无反顾,可见情深。怀揣着对华广的热爱、对华广教育理念的认同、对华广开放包容态度的赞赏,Nico开启了谱写华广情缘的旅程。在习近平主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下, Nico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积极践行者,是中荷两国文化的坚定传播者,也是助力华广国际化办学发展的最佳见证人。同时,他也是学校致力于教学发展的优秀外教群体其中的一个生动写照。我校将教育国际化作为重要发展战略,积极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新工科”、“新商科”模式,专业外教的引入有力推动了上述两种新模式的发展,也为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注入了活力。

年年桃李,岁岁芬芳,Nico与华广的故事还在继续。伴随着学校建设发展的步伐,将会有更多位“Nico”出现在华广的历史华章之中,如绽放的木棉般炽热而真诚,与你我并肩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