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安然

安然

教授,院长

学历

英国雷丁大学多元文化教育博士


联系方式














简介

际商学院院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侨联第十届常务委员、广东省政协第十一届常委、广东省政协第十届委员、常委;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教育学院创院院长;广东省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基地主任(创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专家等。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14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编)著(含合著)27部。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三十余项。兼任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Palgrave Macmillan系列专著丛书《多元观察:当代中国文化与传播研究》 主编


1. 教育经历

1985年获湖北大学英国语言文学学士

6.1990获华南理工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生文凭

1999年获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多元文化教育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主要社会活动

1. 2018-2022年,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建议28份。

2. 2021交的设立汉字节的人大代表建议被《人民日报》、光明网、新华网、环球网、《中国教育报》、南方网、《广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刊物报道转载超六十条。

3. 2021年参与新华社录制的英文节目《China Chat》,讲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内点击量超过150万,在外网点击量超过180万,广受关注与好评。

4. 20193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尽快解决华侨国内身份证件使用不便问题的建议20199月,国家移民管理局制定了《出入境证件身份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并以公告形式对外发布。以此,国家移民管理局开发建设了出入境证件身份认证平台,201910月起,华侨持有出入境证件可以享受交通、金融、教育等3大类35项民生便利服务。

5. 2018年,获中国侨联、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颁发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

6. 2012年,获第四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


3.主要教学与科研活动

1. 2022年,关于孔子学院发展导向性改革的分析及建议被评为《中国侨联侨情专报》2021年度优秀建议。

2. 2020年,教学成果国际学生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第九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2.

3. 2019年,获第六届华南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4. 2019年,创办的广东省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基地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

5. 2017年,教学成果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1

6. 2016年,专著《孔子学院中方人员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获华南理工大学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7. 2014年,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颁发先进个人奖从事来华留学教育研究有突出贡献学者奖;论文《论微观环境下的跨文化适应——以跨文化课堂系列观察为例》、著作《跨文化传播与适应研究》及研究报告《影响留学生学习态度的教学因素研究》均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颁发来华留学教育优秀科学研究论文奖优秀著作奖优秀科学研究报告奖。成为此次评选中囊括所有学术奖项的唯一学者。

8. 2013年,主讲课程跨文化传播研究获评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

9. 2013年,中外学生跨文化适应与交流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获广东省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1.

10. 2009年,论文《中外学生跨文化敏感比较分析》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年会征文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11. 2009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4.代表性论文:

1. An, R., Zhu, J, J., Li, Y, R., & Zhu, H. (2022). Acculturation in a multicultural classroom: Perspectives within the yin-yang metaphor framework.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2(5), 534-551 (SSCI Q2)

2. Liu, G., & An, R. (2021). Applying a Yin-Yang Perspective to the Theory of Paradox: A Review of Chinese Management.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Behavior Management, 14, 1591–1601. (SSCI Q2).

3. He, G. H., An, R., & Zhang, F. (2019). Cultural Intelligence and Work-Family Conflict: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Based on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16(13), 2406. (SSCI Q1)

4. He, B., An, R., & Berry, J. (2019).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social capital: a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expatriates. Cross Cultural & Strategic Management, 1(26), 67-92. (SSCI Q3)

5. He, G. H., An, R., Hewlin, P. F. (2019).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and employee well-being: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 13(3), 645-663. (SSCI Q4)

6. An, R., He, G. H., & Chen, G. M., (2018).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luence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A Yin-Yang Perspective. China Media Research, 14(4), 37-45.

7. An, R. (2017). From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experience to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a multicultural classroom (pp. 244-248). In D. Deardorff & L. Arasaratnam (Eds.),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8. An, R., & Chiang, S-Y. (2015).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ulture learning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36(7), 661-676. (SSCI Q2)

9. Chen, G. M., & An, R. (2009). A Chinese model of intercultural leadership competence. In D. K. Deardorff (Eds.), The SAGE Handbook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pp. 196-208). Thousand Oaks, CA: Sage.

10. Edwards, V., An, R., & Li, D. G. (2007). Uneven playing field or falling standards: Chinese students’ competence in English Race. Ethnicity and Education, 10(4), 387-400. (SSCI Q2)

11. An, R. (2001). Travelling on parallel tracks: Chinese parents and English teachers. Educational Research, 43(3), 311-328. (SSCI Q3)

12. 何蓓婷 & 安然.(2020).高压之下缘何坚守? 中方外派人员的工作——家庭平衡机理研究. 南开管理评论(03),141-154. (CSSCI)

13. 何蓓婷 & 安然.(2019).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及应对机理.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01),74-92. (CSSCI)

14. 安然 & 何国华.(2017).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评估维度研究. 广西社会科学(03),178-183. (CSSCI)

15. 安然 & 陈文超.(2017).移动社交媒介对留学生的社会支持研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131-137. (CSSCI)

16. 安然 & 方艳芹.(2016).华裔新生代公共外交能力研究. 国际新闻界(06),80-96. (CSSCI)

17. 安然,魏先鹏,许萌萌 & 刘程.(2014).海内外对孔子学院研究的现状分析. 学术研究(11),129-136+160. (CSSCI;收录于李燕()《汉语国际教育规划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18. 安然.(2013).解析跨文化传播学术语濡化涵化”. 国际新闻界(09),54-60. (CSSCI)

19. 安然 & 魏先鹏.(2012).论微观环境下的跨文化适应——以跨文化课堂系列观察为例. 国际新闻界(06),50-56. (CSSCI)

20. 安然.(2011).中外高校学生跨文化敏感对比分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1),110-114. (CSSCI)

21. 安然.(2010).“文化休克译释探源. 学术研究(03),50-54+159. (CSSCI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

22. 安然.(2009).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模式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18),61-62. (CSSCI)

23. 安然 & 邹艳.(2008).非汉字圈学生汉语词汇的提取与书写过程. 语言教学与研究(04),70-75. (CSSCI)

24. 安然 & 张仕海.(2008).亚洲来华留学生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高教探索(03),103-108. (CSSCI)

25. 安然,张仕海 & 吴招胜.(2007).非洲留学生教育需求与招生宣传模式. 高教探索(05),110-113. (CSSCI)

26. 安然 & 张仕海.(2007).留学生汉语音节感知差异探析. 汉语学习(04),64-71. (CSSCI)

27. 安然 & 单韵鸣.(2007).非汉字圈学生的笔顺问题——从书写汉字的个案分析谈起. 语言文字应用(03),54-61. (CSSCI,入选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高引论文)

5.代表性专编著:

安然等(专著).(2017)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安然,刘程,王丽虹(专著).(2015).孔子学院中方人员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安然(专著).(2011). 跨文化传播与适应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安然(主编).(2020)(2019)来华留学年度报告.(2018)(2019).

安然(主编).(2011).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XX(1). Macao Polytechnic Institute.

6.主要承担项目:

1. 2023,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院2023 年度课题“华侨微信群内的地方感及其权力话语建构研究”,项目号“GBAKF2301”。

2. 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重大项目“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舆论环境研究”子项目负责人,项目号“22YH06A”。

3. 2020年,主持横向项目 普通话应用水平测试及培训体系项目经费50万。已结项。

4. 2019年,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项目《科技汉语》教材编写,任主编。已结项。

5. 2017年,获教育部2017年国别与区域研究专项中巴区域合作的挑战和对策性研究——巴基斯坦政策决策层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认知差异研究,项目号:2059999,项目经费5万。已结项。

7. 2016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与管理研究,项目编号:16ZDA221, 经费80万。已结项。

7. 2015年,获广东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基地,平台项目以企业为载体的文化融合研究,项目号:2014WGJHZ001。经费30万。已结项。

8. 2012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影响力研究,项目号:12BXW035,经费:15万,已结项。

9. 2011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孔子学院中方教师的跨文化适应和传播能力研究,项目号:11YJA860001,经费:9万元,已结项。

10. 2011年,获国家汉办项目:东南亚汉语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研究,项目号:汉办(2011229,经费:2.9万,已结项。

11. 2008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心理学项目:来华留学生教育模式研究-从需求分析到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项目号:B16-N4080040,经费:2万元,已结项。

12. 2007年,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术语的生成、演变与中西文化互动研究子项目:跨文化传播术语群研究,项目号: 07JZD0040,已结项。

13. 2006年,获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如何看待东方教育理念中的记与背诵,项目号:G10-B7060030,经费:1万元。已结项。

14. 2006年,获教育部国际司科研项目:来华留学预测研究,项目号:2006-2,经费:10万元,已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