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者访谈| 北京外国语大学翟峥副教授:跨文化与AI融合的未来之路
发布时间:2024-10-02

本网讯(记者王金鹏)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跨文化研究成为了学术界的重要议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翟授凭借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邀请翟教授做客国际商学院与他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讨论了学术研究、教学经验以及科技前沿等话题从访谈中我们得知对跨文化研究的坚守与探索是翟峥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石,正如翟教授所言:坚持与努力是通向卓越的唯一途径。

从兴趣到事业:翟教授的学术旅程

翟教授的跨文化研究之路始于家庭浓厚的学术氛围的父母都是解放军外语学院的英语老师,从小这个环境中成长,他很自然地选择了英语作为学术方向。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到本科、硕士、博士一路专注于英语语言和美国研究,始终保持着对英语的热情。

在谈到自己的学术生涯时,翟教授提到,他在士毕业后在北外留校任教工作几年后发现需要的学术沉淀,于是在职攻读了博士学位。期间,不仅要平衡教学与学,还要克服现实生活中的重重挑战。

读博期间,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不够。但通过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合理分配时间,我努力克服一个个困难。 翟教授鼓励年轻学者尽早明确研究方向,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来奠定扎实的基础, 这样才能在学术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跨文化教学中的挑战与创新

翟教授不仅在跨文化研究上有深刻的见解,在教学方面也有独到的实践经验。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的教授,特别注重语言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实用性。翟教授认为,语言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翟教授在课堂上推行的小组讨论、辩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我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多开口、多互动。语言学习不仅仅是技巧的掌握,更是   对文化、思维方式的深层理解。 例如,在笔译课教学中,他通过让学生轮换不同的角色——如研究员、翻译者和校对者,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体验不同环节的工作流程,从而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在考核方面,翟教授倾向于开卷考试和小论文,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还能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鼓励学生从问题意识出发,不断思考和提问,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敏感性和思维深度。

科技与跨文化研究的融合: AI的力量

在采访中,翟教授跟我们详细探讨了AI技术对跨文化研究的影响,他认为,AI技术不仅能帮助跨文化研究者进行大数据分析,识别文化差异,还能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不同的文化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未来,AI有可能帮助我们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流模式,比如肢体语言、语调等,这些在跨文化交流中往往比语言本身更加重要。 此外,翟教授也认为AI技术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帮助我们发现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趋势和变化,甚至预测文化冲突。

最后,翟教授还强调了AI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他提到, 语法检查平台等基于AI工具已经在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工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让他们可以专注于更高层次的教学内容,如逻辑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未来展望: AI与跨文化研究的无限可能

面对新媒体和AI技术的快速发展,翟教授对跨文化研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为尽管AI术在语言学习和文化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真正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依然离不开情感的细腻传递与思维的深刻交融AI或许可以帮助处理一些教学基础任务,但跨文化交流中的情感共鸣和文化敏感度,离不开人类教师的引导。翟教授鼓励更多的学者和学生,积极探索AI与跨文化研究的结合,推动这一领域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通过此次访谈,翟教授为我们展示了跨文化研究的深厚内涵以及AI术为其带来的全新机遇。我们也相信,未来AI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跨文化研究注入更多的活力与动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挑战。

采访人总结:

翟教授的学术旅程充满了对语言与文化的热爱,他积极从事相关教学与研究,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学者,更是一位热心的教育者。AI技术与跨文化研究深度融合的深刻洞察,预示着未来跨文化领域将迎来更多可能性与创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