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者访谈】对话周斌教授——书法艺术的跨界与传承
发布时间:2025-04-30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423,我们有幸对“书法与跨文化交融大师、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书法老师——教授”进行了访谈。周教授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独到的艺术见解,向我们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书法与心理学的跨界、书法与跨文化的交融等,内容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让我们终身受益。   

周斌教授现场指导书法作品(胡靖姗 拍摄)

书法艺术:传统底蕴与个性表达的交融

周教授认为,书法不仅是汉字的书写技艺,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心性的修炼。他以隶书为例,指出这种书体以其庄重典雅的风格,能够通过笔墨的韵律传递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谈及书写前的准备,他特别强调了“仪式感”的重要性:“提笔之前需静心凝神,让身心沉浸于墨香之中,方能写出气韵生动的作品。”   

对于书法如何调节心绪,周教授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书法能让人在喧嚣中保持从容。无论是喜悦还是失意,只要执笔挥毫,心境便会逐渐平和。”他尤其推崇清代书法家何绍基,认为其行草书在继承颜真卿风格的基础上,赋予线条更强的生命张力,堪称传统与个性完美融合的典范。   

创新与边界:根植传统,对话时代

面对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书法创新形式,周教授持开放而审慎的态度。他表示:“对待创新需辩证看待。若能将时代精神与传统精髓有机结合,自然值得肯定;但若尚未夯实传统根基便急于标新立异,则难免流于浮浅。”他进一步指出,创新的前提是尊重传统文化与东西方文化差异,“生硬嫁接不同文化并不可取,唯有立足根本,方能探索出真正有生命力的新形式。”   

周教授格外强调书法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书法不应沦为追逐名利的工具,而应成为修身养性、安顿心灵的良方是心性的映照,每个人都能通过笔墨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学生访谈周斌教授现场(胡靖姗 拍摄)

文化传播:深度与广度的双重奏

对于大学生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周教授认为“专精一门技艺与推动跨界合作并不冲突”。他解释道:“深耕传统是底色,缺乏深度便难以形成特色;跨界则是拓宽视野的途径,能通过多元碰撞激发新的创意。”他以书法为例,说明只有扎实掌握传统技法与其背后的文化,才能在国际交流中生动地展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联合国任教时,周教授发现草书因其灵动飞扬的特质尤为受国际友人的欢迎。“书法不仅是文字载体,更是通过线条之美传递情感的艺术。”他认为书法东西方文明互鉴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书法文化的内核:艺术与心性的共鸣

周教授对书法文化的理解深邃而独到:“书法既能抒发胸臆,亦能涵养心性,让人学会‘喜怒不形于色’既是艺术创作,也是精神修行。”他鼓励年轻人以独立思考为前提,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勇于突破,“每个人皆有独特天赋,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结语

在对周教授的访谈过程中,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他对传统的坚守与对创新的思考,为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指引。正如周教授所言:“书法是连接古今的纽带,唯有扎根传统,方能枝繁叶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书法依然是一剂滋养心灵的良药,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师生与周斌教授合影(蔡晓坤拍摄)

采访团成员感悟

吴馨妍:有幸聆听周教授谈书法艺术,让我对这门传统艺术有了全新认识。他关于"书法是心性的映照"的见解尤为深刻,让我明白书法不仅是技艺,更是修身养性的方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周教授强调的"提笔前的仪式感"尤为珍贵,那是一种难得的专注与沉淀。

最触动我的是他对创新与传统的辩证思考:"根植传统,对话时代"。这让我明白,真正的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在传承中自然生长。作为大学生,我们既要深耕传统底蕴,也要勇于跨界融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次对话让我看到了书法艺术的永恒魅力,也启发我在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笔墨之道"

罗景程:周斌教授给我们传经送宝、让我豁然开朗我深刻认识到:书法的鉴赏不仅仅是视觉上,更多的应该是去鉴赏蕴含在每个字里的“势”。我们普通人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停留在每个字的笔画是否工整,而忽略了字背后蕴含着的意义。例如周斌教授所说,字也是一个人心境的体现,甚至不同年龄写出来的字也不尽相同,这便是所谓的“势”。

李舟:这次采访周教授让我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教授谈到"书法是连接古今的纽带"时,我忽然明白,那些看似简单的笔墨线条,实则承载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文化密码。最让我震撼的是教授现场示范时那种气定神闲的状态,每一笔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文化故事。

特别认同教授关于"书法要扎根传统"的观点。在这个追逐流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文化定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像教授说的那样,既要守护好传统文化根基,又要用创新思维让古老艺术焕发新活力。这次采访让我重新认识了书法的价值,它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达。

唐佳璇:周教授的分享让我看到了书法艺术的另一面——它不仅是高雅艺术,更是生活智慧的载体。教授说"书法能让人在喧嚣中保持从容",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在快节奏的校园生活中,我们确实需要这样一种能让心灵沉淀的方式。

最打动我的是教授谈到书法调节情绪时的亲身经历。他用笔墨化解压力、平衡心态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生活智慧。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教我写毛笔字的情景,现在才明白那不仅是技艺传授,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培养。采访结束后,我决定重新拾起毛笔,在笔墨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栖息地。

嘉宾介绍:

周斌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二级教授,人文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所所长。

兼任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书法小联合国”(联合国NGO)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90)、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等。

在美国耶鲁大学、联合国等重要机构讲学,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誉为:“周斌教授不仅是书法大师,更是书法文化大使,将书法艺术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加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与理解,为世界和平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采访信息:

  1. 采访时间:2025423

  2. 采访地点:A8-109

  3. 采访成员:

2023级会计学(ACCA审计双语班)2班 吴馨妍

2023级会计学(注册会计师双语班)1班 唐佳璇

2023级会计学(注册会计师双语班)2班 李舟

202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双语特色班)1班 罗景程

4.指导老师:胡靖姗